sok

最新搜索

大家都在搜

公务员意外怀孕三胎怎么办

2021-06-01

作为公职人员是一定要遵守我国的政策法规的,我国之前都是实行单孩政策,但是这一政策已经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所以2015年的时候我国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是我国的生育率并没有想象当中一路飙升,很多年轻人都没有生育意愿,有些公职人员在政策的影响下已经生育了二胎,现在有消息称要放开三胎政策,但是目前并没有政策下达,那么公务员意外怀孕三胎怎么办?公务员可以生三胎有什么后果?公务员生三胎怎么处理最新政策?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公务员意外怀孕三胎怎么办

公务员意外怀孕三胎怎么办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不要想着怎么去规避国家的政策。

目前来说,一般家庭生育三胎依旧是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但如果是符合以下条件的居民家庭,是可以合法生育三胎的,绝不罚款。

一、再婚夫妻

①再婚夫妻各生育1个子女,再婚后已共同生育1个子女的;

②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1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再婚后已共同生育1个子女的;

③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2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或者生育1个子女,再婚后无共同生育子女的;

二、特殊情况

①夫妻因不孕不育症没有生育,依法收养2个子女后,身体恢复健康后,可再生育一子女;

②夫妻虽然已经生育两个子女,但是其中一个或两个被依法鉴定为残病儿的,可以再生育一子女;

当然,除了以上5种情况之外:凡是符合法律、法规,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的,也可以生育三胎。

超生三胎罚款规定如下:

①农村居民超三胎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②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条件,但是如果生育时间上没有达到间隔时间(头胎和三胎之间的时间间隔不满4年)或者再生年龄(女方年龄不满28周岁)的,每提前一年将按照夫妻双方上年度总收入的40%征收费用,以年为单位,不足一年的按照一年计算。

③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条件未取得生育证生育的,按照其上年度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征收。

④因实施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谎报婴儿死亡或遗弃、买卖、残害婴幼儿后违法生育的,按违法多生育子女征收标准的二倍征收。

公务员生三胎怎样处罚能开除公职吗?

公务员生三胎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属于超生行为,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

根据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各地计生政策会有所不同,但大体上是一样的,身为公职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的计生政策,带头做好表率。

甚而可以说,这种现象将是一种必然。

2021年三胎政策最新消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中国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中国的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其实,早于2018年,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就曾递交过一份实行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议案。他在议案中写道:「中国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已达20余年,如不尽快调整人口政策,增加人口,中国将会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故建议尽快全面放开三孩政策。」

就为何要建议放开三孩政策?朱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的解释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效果和预期有着很大的差距,不仅没有引起人口的井喷,人口出生率还是在下降」。

但问题在于,既然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其实施效果和预期,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么,全面放开三胎,又何尝不会如此的现象呢?

原因在于,以目前的养育成本和养育观,不要说全面放开三胎,就是全面放开生育,人口都不一定会出现报复性反弹。节节攀高的养育成本,无疑是当前制约生育意愿的根本原因之一。

公务员意外怀孕三胎怎么办

我国为何决定实施三孩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突出表现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十四五”末期将由轻度老龄化转入中度阶段(占比超过20%),在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阶段(占比超过30%)。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包括: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老年人口质量不断提高。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2010年增加了2085万人。

从全球视野来看,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趋势。据联合国测算,到205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上升至16%。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表示,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老龄化过程有几个突出特点:与世界总体及主要国家组别相比,中国的老龄化进程都是最快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老年人口,且这个地位将长期保持;中国的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即老龄化程度在世界排位远高于人均收入的世界排位。

“所有的国家都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老龄化。这是人类的规律,我们必须应对挑战。”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认为,老龄化社会标志是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这是一个渐进、平缓的过程,大可不必谈之色变。”

顺应人口发展规律,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关系千家万户。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将之写入宪法确定为基本国策。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在人口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社会期待,适时作出重大决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在历次党的全会文献中是第一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议》从我国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最需要关注的“少子老龄化”等问题入手,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思路和任务。

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保持社会活力的治本之策。目前,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建议》提出,要“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等,为继续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占比高、增速快,蕴藏着巨大的劳动力财富和消费潜力,亟待开发。《建议》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等,为抢抓人口老龄化战略机遇、创造“长寿红利”明确了路径。

推进基本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快速发展。但与人口老龄化形势和人民群众需求相比,我国养老服务还存在不少短板。《建议》提出,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为搭建养老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明确了任务要求。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发挥家庭养老基础作用。《建议》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为新时代更好发挥家庭养老基础作用提供了行动指南。

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了具体部署。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共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注册
(这些就是评论那一块的所有代码)
标签: 三胎

相关阅读

1揭秘计划生育三胎新政策:何时放开、如何申请 2哪些人适合生三胎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导航

    ©2015 mamadebaobao.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