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科学已经很发达,再也不会像古代一样把异乎寻常的高体温视作超自然的信号。然而,所谓的为母则刚,在孩子发烧那一刻往往会瞬间崩溃。所以,我们常说,打败我们的不是发烧本身,而是它背后那看不到摸不着的恐惧,我们唯有加倍努力,不断刷新知识,才能让大人与孩子都少受罪!
宝宝是否发烧的衡量与判断
1.体温
正常体温:从医学角度讲,虽然每个孩子的基础体温不同,但是正常体温一般波动于35.5℃ ~37.5℃之间。一岁以内的婴儿控制体温能力不够强,体温在37.5℃以下都属正常。
注意:
天气炎热或包裹过多,体温会轻度升高,但不应超过37.5℃。
天气寒冷或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孩子的体温可降至36℃或再低一些。
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看上去很高兴,没有什么不适,休息一会后体温能下降,那偶尔一两次体温异常,不能算发烧。
测量体温:体表腔温度(常用的是外耳道或腋窝)>38.5℃,应服退热药物。体内温度稍高于体表温度,口腔内、肛门内温度>39℃需服用退热药物。
2.精神状态:很多专家一再强调,孩子的精神状态比发烧度数更能直观准确的反映病情轻重缓急。而且,宝爸妈记录的孩子精神状态也是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焦虑不安的时候,可以多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宝宝发烧开始和持续的时间?
宝宝的状态跟平日里相比较差距大吗?
会不会无缘无故撒娇吵闹?
你从宝宝眼前拿走玩具,他会立即注意到,哭闹吗?
宝宝除了发烧,是否还有咳嗽、腹泻、鼻塞、起皮疹等其他现象?
宝宝发热怎样护理
1.物理降温
尽可能保证婴儿液体摄入。
在适当提高室温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穿盖衣服利于皮肤散热。
洗温水澡、湿热毛巾湿敷也是很好的物理降温方法。
婴幼儿生病时多不喜欢喝水或奶,爸爸妈妈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喂养,以增加体内水分,利于退热。
用酒精擦身降温、捂热出汗降温都不行,冰袋或冰贴有效果,但是不显著。
2.科学用药
何时使用退热药
一般来说,宝宝发热到38.5℃时就应该服用退热药了。很多家长会纠结宝宝体温在38℃~38.5℃间时,要不要使用退热药。除了看体温指征外,还要考虑体温上升速度。
体温上升很快,就要服用退热药物;若是体温缓慢上升,可以进行观察,并辅以物理降温。
选择种类:
给宝宝选退热药,应该选择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药物。抗生素(青霉素、头孢等)不是退热药。
像“泰诺林”和“百服宁”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商品名,“美林”是“布洛芬”的商品名。
西药的名词多半非常拗口。宝妈要是记不住药名、剂量,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治疗,家长们还是要想办法记住噢!
最常给孩子选择的退热药是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泰诺林。儿童使用的泰诺林有两种剂型——幼儿使用的相对浓缩(100 毫克/ 毫升)的滴剂和儿童使用的相对稀释(32 毫克/ 毫升)的糖浆。
三种使用途径
1. 传统的口服途径(经常推荐的途径,不要用汤勺等餐具估计需要服用的药量,应该用量药器或者带刻度的针筒精确量取药物);
2. 经肛门直肠使用栓剂。(对于呕吐或对口服药物极力拒抗的婴幼儿可以使用,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采用灌肠退烧);
3. 肌肉或静脉注射(是目前不推荐的途径)。
见效时间
“对乙酰氨基酚”,比如泰诺林的有效退热时间为3 ~ 4 小时;
“布洛芬”,比如美林的有效退热时间为6 ~ 8 小时。
区分浓度、剂量
幼儿型和儿童型药物浓度不同,使用剂量也不同。
在给宝宝服药之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先要注意药物浓度,再考虑剂量。给小婴儿使用的是浓缩的;给大孩子使用的是稀释的。
最常给婴幼儿使用的退热栓剂为“对乙酰氨基酚”,剂量是150 毫克。每公斤体重每次用量为10 ~ 15 毫克。
家长可根据婴儿体重选用半粒、1 粒、1.5粒或2 粒,可4 小时重复一次。使用前可在栓剂外表涂少许润滑剂,比如橄榄油等。
3.饮食清淡
发热期间,已经添加辅食或者正常吃饭的宝宝,妈妈要注意给一些清淡的食物。
4.出现什么情况要带孩子去医院
好多家长说,宝宝发热后不知道什么情况可以自己在家给孩子退热,什么情况时要赶紧去医院。
1.不满3 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8℃时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2.3 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超过40℃,还伴有拒绝喝水的情况;
即使喝水较多,仍表现出非常不舒服的样子;
排尿很少,口腔干燥,哭时眼泪少;
大一点的宝宝会诉说头痛、耳朵痛或颈痛等;持续腹泻和/ 或呕吐;发热已超过72 小时。
出现如上症状,宝爸宝妈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另外,退热剂只是针对退热而言。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宜的对因治疗。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