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不少家长反应:
“孩子总是大半夜2、3点开始咳嗽,明明白天好好的!”
“特别是到下半夜,一直在咳嗽......”
“有时候半夜被娃咳醒,看着他咳得难受我们心里也不好受。”
而且有的孩子:早上起床,也必须咳个5分钟的;午睡时,也得咳几下意思意思~
搞得家长都快神经质了↓↓↓
医院检查不出毛病,吃药吃2个月也没用,焦虑也就渐渐弥漫开来......
今天小编就对“咳嗽药”这个问题,做一次深度剖析!
一说到咳嗽,99%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快止咳!
你们肯定被这句营销文案,洗脑了:
其实:这句话把 “咳嗽” 与 “肺炎” 的因果关系搞反了。
只有得了肺炎,才会引发咳嗽;而单纯咳嗽,是不会引起肺炎的!
所以娃咳嗽,父母首先要知道「哪些药不能乱吃」千万别好心办坏事儿!
1.咳嗽禁用药: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18岁以下禁用)
(涉及品牌较多,表格中仅为成分名)
2018 年 9 月,药监局将含有可待因的感冒咳嗽药品列入 18 岁以下禁用黑名单。
禁用原因:可待因和吗啡都是从罂粟壳里提取出来的。长期使用这类药品止咳,可引起依赖性和成瘾性,甚至危及生命。
(同样不建议儿童使用含阿片粉、阿片酊成分的止咳药)
2. 家长自行滥用药:复方感冒药/咳嗽制剂(6岁以下孩子,要在医生建议下使用)
复方制剂的好处在于一次用药能缓解多个症状,但坏处在于其中可能会有宝宝不需要的成分,吃了不仅无效,还得面对吃药带来的风险。
美国儿科学会AAP明确建议:6 岁以下的宝宝不建议使用非处方的咳嗽和感冒药。
所以,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复方制剂里所有成分的药效和适用年龄,不要擅自给宝宝吃。
说了这么多不能乱用的药,那孩子咳嗽到底用什么好?
说之前,首先得帮家长们解决个“大误区”:
记住:咳嗽不算是坏事儿,反而是一种保护孩子的症状!
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咳嗽“忌口”反而是止咳药!
因为止咳药抑制了这种保护反射,使痰液不能顺利排出,痰液积蓄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反而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另一方面,部分中枢性止咳药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等副作用,部分还具有成瘾性,所以婴幼儿是不建议使用止咳药。
那么孩子咳得夜不能寐,都影响正常吃饭睡觉学习了,还是一点止咳药都不能吃吗?
针对以上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单一成分的止咳药,比如:
4岁以上的孩子,推荐使用:
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推荐使用:
家长们记住:不要认为只要一咳嗽就必须短时间内缓解,那样是非常不科学的做法。
那么,到底咳到什么程度才需要去看医生?
❶ 伴有大量的黄脓痰,且较稠厚
❷ 伴咯血或者痰中带血
❸ 伴发热,使用退热药物,2~3 次无效
❹ 有呼吸困难,呼吸费力
❺ 伴晕厥或者头晕
❻ 伴脚踝肿胀或者体重减轻
❼ 伴胸痛(建议紧急看医生)
❽ 气道异物引起的咳嗽(立即看医生)
❾ 儿童伴精神倦怠、食纳差、嗜睡等
平日护理过程中,还有一些家长喜欢用“食疗法”给宝宝止咳,那这种方法真的靠谱吗?
1、食疗真的靠谱吗?(蒸橙子、梨子、苹果)
其实,这些网红做法从现代医学来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咳嗽症状!
因为:温热流质、甜的食物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但其中的安全风险绝不容忽视。
梨膏、冰糖雪梨中过量的糖分,常吃会养成孩子嗜甜的口味,长期吃会导致孩子肥胖;而盐蒸橙子则增加了未来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实在是不划算。
这种食疗法,从健康角度都是不推荐的。
2、咳嗽,有什么需要忌口的吗?
总结一句话:咳嗽感受器主要分布在呼吸道而不是胃肠道,食物对咳嗽的影响非常的小。
3、孩子咳嗽总不好,要不要检查过敏原?
不需要。
① 慢性咳嗽,食物过敏原检测参考意义非常小,通常不推荐。
② 仅咳嗽而没有其它食物过敏表现,食物过敏可能性很小。
③ 过敏原检测阳性,不等于该食物过敏,也不需要因此忌口。
④ 没有过敏相关症状,无需检测过敏原。
4、咳嗽做雾化,是不是比输液危害更大?
这种说法是胡扯,因为:输液只是一种给药方式,雾化同样也是。
他们的不同仅在于适用的病情不同:
雾化主要是适用呼吸道疾病,比如哮喘,雾化吸入药物后,药物可以直接在呼吸道发挥作用。
如果是一个腹泻重度脱水病人,自然是输液补充水和电解质的效果更快。所以雾化和输液,不是哪个更有效或更有害的问题,而是哪个治疗方式更适合的问题。
总之,我们对咳嗽有太多误区了!
家长们只要记住一句话: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