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

最新搜索

大家都在搜

7岁儿确诊看似好转,却出现脚痛、踮脚尖走路或无法行走,小心是「横纹肌溶

2022-09-01

孩子脚会痛吗?

    当家长们仍处于儿童「猛爆急性脑炎」的惊恐之中,「横纹肌溶解症」却已悄悄崛起。脸书「家有男孩崩溃日常」社团上周末就有两位妈妈PO文,详尽纪录孩子确诊新冠肺炎,两日后看似逐渐康复,而后突然说脚好痛、在地上爬行或是需要人搀扶才能行走的现象,经送急诊判断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

    根据网友爱丽酥文中叙述,7岁大儿子于5/21凌晨发病,在被窝里一直发抖、体温39.3度,经快筛后为两条线确诊,22号开始有头痛、呕吐症状,吃的喝的全都吐光光,送急诊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打了止吐针,但因为急诊人太多无法打点滴,只好拿了退烧药及塞剂回家继续观察。

二日后看似好转,竟措手不及

    爱丽酥表示,隔天23号联络附近中医诊所希望视讯看诊,但医师表示清冠一号已经缺货,所幸7岁大儿子当天下午逐渐恢复活力,开始会笑、还要求多打一下电动,甚至上了一堂学校的线上课程,让她和老公放心不少,没想到24日状况出现了!

    「我看著他从房间爬著出来说要上厕所,以为他病好了又开始调皮,大声叫他站起来走过去,不要污染客厅地板,他说脚痛站不起来,我以为他只是在床上玩电动玩太久暂时脚麻。

    上完厕所没听到他冲水洗手的声音,又看到他爬著出来,我更生气!骂他怎么可以忘记冲水洗手,他哭著说他真的站不起来,于是过去抱他洗手、回房间,再回头做浴室清消时,看到他尿液颜色深得不太正常......。」
 

7岁儿确诊看似好转,却出现脚痛、踮脚尖走路或无法行走,小心是「横纹肌溶



急诊漫长等待,全家累坏
    爱丽酥上网搜寻,发现先前有一位6岁小孩也是同样症状,送医后确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需住院接受输液治疗以免演变为急性肾衰竭。于是她赶紧带儿子再奔急诊(早上11点),一个半小时后接受问诊,并验尿、抽血、吊点滴,而医院病床仍不够所以儿子于户外坐在自行带去的婴儿推车上,边受小黑蚊攻击边等待。

    直到下午4点,医院终于确认是「横纹肌溶解症」需要留院治疗,又一路等到晚上7点半才终于进入病房。

    另一位PO文妈咪也是5岁儿子确诊发烧至40度,2天后退烧并恢复活力开始要平板玩,但当天傍晚就出现踮脚走路、喊脚痛的情况,送急诊忙翻的医护人员说是妈妈多虑了,在她坚持下医师才来并做了检验,确定也是「横纹肌溶解症」,但问诊医师本觉得不用住院,经与儿科值班医师讨论后安排住院,并于5个小时后终于进入病房。
 

7岁儿确诊看似好转,却出现脚痛、踮脚尖走路或无法行走,小心是「横纹肌溶


心得一:优先至有儿科急诊的医疗院所

    爱丽酥于PO文提醒,「会看大人的医生不见得会看小朋友!!!例如我和另一个妈妈都遇到,确诊是横纹肌溶解症之后,急诊值班医师并没有指示一定要收院观察治疗,但小儿科医生一会诊就坚持小孩这种状况『必须』收治!建议带小孩冲急诊室时直冲有小儿急诊的医疗院所,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孩子得到最正确治疗方式!」

心得二:急诊请带防蚊液

    爱丽酥建议,最近急诊人数爆满且医护人力吃紧,通常至少要排1.5个小时起跳,而且因为要待在户外(空气流通处),天气热又很多蚊子,要记得带水、防蚊液。还有小孩最好有推车、大人自己也可以带张好折凳,带足装备可以让等待时间好过一点。

    另外,孩童住院陪同家长进去就出不来,去医院最好准备至少一天的必需用品,不够的可请亲友送医院柜台、由专业医护帮忙转交。而医护人员也因太累有时难免态度不好,也请大家多点耐心与体谅。

心得三:预防家户传染

    爱丽酥表示,家户传染的比例比想像中高很多,她自己谨守接触后清消、接触患病者一定要戴口罩的原则,她和先生也都已施打过三剂新冠疫苗。「由于先生自小对粉尘之类的东西严重过敏,所以一直有使用空气清净机的习惯,主卧、客厅、儿童房都各有一台;长子确诊后又再多放一台在客厅。」

    而这次家中除了大儿子确诊,她与先生、小女儿都未确诊,她猜测,空气清净机有可能发挥了意料之外的效果。(编按:还有空气流通也很重要喔!)

孩子会不会是那危险的0.3%?

    爱丽酥文中提到,「感谢医生们分享相关病例,我们才能第一时间警觉儿子的症状不能等、不能在家自己观察,应该马上送医,才能及时得到治疗恢复健康!事情过后,认识的医生说这年纪的小孩因病毒感染引发横纹肌溶解症其实非常危险,还好我们即时发现,送医治疗才没有转为重症。」

    她希望大家不要松懈防疫态度,即使儿童染疫中重症机率不高,但是「没染疫前,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小孩会是轻症的99.7%,还是那0.3%!」。
 

7岁儿确诊看似好转,却出现脚痛、踮脚尖走路或无法行走,小心是「横纹肌溶


医师:下肢酸痛无法走路就要注意
    儿童急诊科主任于脸书粉专,分享这几周诊治几百位确诊轻中症儿童的个人观察和心得,其中关于「横纹肌溶解症」部分,他表示:「儿童3天发烧期结束后,有时候在病程4-5天时,出现下肢酸痛无法走路的情形,可能发生横纹肌溶解症。」

    在看过亲身经历的妈咪描述及专业儿科医师心得后,各位爸比妈咪们是否稍微更了解一点「横纹肌溶解症」了呢!疾管署根据新冠肺炎儿童急性脑炎也公布重症前驱症状(参考下图)。至于「横纹肌溶解症」,记得,当孩子喊脚痛、踮脚走路或无法步行、尿液颜色呈现深色,都有可能是警讯,请务必小心!
 

7岁儿确诊看似好转,却出现脚痛、踮脚尖走路或无法行走,小心是「横纹肌溶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阅读

1母乳过敏的儿童: 原因,迹象和解决方案 2槟榔叶儿童退烧方法无效?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导航

    ©2015 mamadebaobao.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