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

最新搜索

大家都在搜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2022-04-04

清明节又称祭祖节,对于成年人来说,清明节是祭祀和踏青郊游的传统节日。

小编身边许多老一辈人,会反复叮嘱孩子,在清明节前后晚上不要出门。怕孩子看见不干净的东西,或担心孩子被祭祀的形式吓到。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小糖果没长大时,小编也以为她是害怕清明节的,但后来发现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和家长想的并不一样。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孩子眼中的清明节,让家长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清明假期,小糖果的班主任,给孩子布置了一项小任务——画出你眼中的清明节。

不少家长私下和我讨论,清明节怎么画呀?难道让孩子画祭祀的画面?正当家长们急得团团转时,孩子们的举动却让人感到意外。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从家长们上交的作业可以看到,孩子眼中的清明节,都是美好且有趣的。

小糖果画出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的画面,并表示这是她在动画片中,看到的清明节的样子。

还有些小孩子画出了圆嘟嘟的青团,因为他们知道,吃青团是清明节必做的事情之一。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其中老师对一幅画提出特别表扬,那个孩子画出了一家四口在草地上野餐的画面。在没有疫情时,许多家庭会在清明节前后,去踏青、聚餐。

原本有些沉重气息的清明节,在孩子们的笔下变得温暖有趣起来。这让家长不知该如何向孩子开口,讲出生命的意义,更不敢提起死亡这两个字。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只有在清明节时,才会被提及的死亡教育

孩子从小到大学习各种课本知识,有文化历史,有科学的畅想未来,很少有人教他们特别现实的死亡教育。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死亡教育也被称为生命教育,是带孩子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面对生命的消逝,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

可这项教育只有在清明节前后才会被提起,以至于许多孩子,甚至他们的家长都不明白,其中的意义是什么。

这段时间,小编在网上看到许多悲伤的消息,其中有一个新闻让小糖果听了后也掉下眼泪。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夫妻俩被困火场,丈夫拼命保护妻子。最后丈夫伤势过重,失去生命,妻子也在几天后停止呼吸,留下家中的3个孩子。

网友们最开始是关注这夫妻俩的爱情,随后觉得他们的3个孩子很可怜。小糖果听到这个消息后,眼泪哗哗地流,问我:“爸爸妈妈死了,是不是永远见不到了”?

糖果平时并不是个多愁善感的孩子,但这件事确实让她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后来我看到小糖果偷偷在她的画上,加上了孩子的爸爸妈妈的身影,然后满意地夹在书本里。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画,小糖果解释到,爸爸妈妈都在才是幸福的。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该不该让孩子眼中的清明节,添上一抹悲伤的色彩?

小宝宝对死亡是没有任何概念的,一般到上幼儿园以后,3~4岁开始,对死亡有些好奇和恐惧。

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期间都说过:“爸爸妈妈会死吗?你们还能活多少年?我不想让你们死”。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不过孩子的这种悲伤是间接性的,他平时不会一直想着这件事。可能是在看动画片时触景生情。或是突然想到死亡,才会感到非常害怕和难过。

小糖果也是如此,她在幼儿园时就问过我,爸爸妈妈能活到200岁吗?我说“有些难度”,她为此难过了好几天。

随着孩子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加上对死亡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便更加关注清明节期间,有哪些好玩的和好吃的。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那么家长到底有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呢?小编提示,很有必要,只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就好。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借助清明节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家长这样做

死亡教育对孩子的人生有重要意义,他们会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正确处理自己的悲伤情绪,家长引导过程中注意这几件事。

不必将死亡,形容得过于美好

不能对孩子说人死了之后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或是云彩上,或是城堡里。这样形容的画面虽美好,但也让孩子对死亡有错误认知,甚至向往死亡。

无论是人的生命还是动植物的生命,衰落和死亡都是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通过保护自己,爱惜身体等各种方式,让死亡到来得慢一些。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进行死亡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一样。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时,要根据他们年龄的特点,改变细节上的方式。

面对3岁前的孩子,家长可以借助观察“树叶的一生”,坏掉的娃娃等方式。通过比较直观且不残忍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生命消逝。

4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时如果孩子问到人去世的问题,家长就不能再撒谎了。

美好VS悲伤?孩子眼中的"清明节",可能与家长想象中大相径庭

并且要让孩子知道,生命逝去是不能再复生的。所以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做危险的事情,不伤害自己的身体。

小编心里话:

最后也要让孩子从生命教育中,体验到更深层的意义,人从生下来到去世就像是走了一条很长的路。虽然终有一天会到达终点,但这一路上的风景也是一种收获和成就。

有些人虽然不在了,他留给我们的物品、思想,就是他来过的证据。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美好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且美好的事情,才不辜负生命。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阅读

1教你如何做个好父母!汲取家庭教育8大养份 2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打破5种不正确的教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导航

    ©2015 mamadebaobao.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