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特殊需求或青少年正面临转大人的阶段,都难免会让亲子关系拉警报。不过,除了正视孩子的行为外,不妨想想孩子的可爱、贴心之处,并且试着去理解他们的心。
「非常暴躁」跟「我很温柔」这两种性格,可以同时存在吗?
理解特殊需求的孩子
最近,有个朋友的孩子,在学校被另一个同学用玩具打头,打到住院缝了好几针,她赶去学校了解的时候,我同时也联络她关切了事发经过和目前的状况。
她表示,对方是名自闭症孩子,妈妈到学校时,哭得比她还伤心,一边连声道歉并询问可以如何补偿,一边还要安抚自己的孩子。这位妈妈说,「他平常很安静、很乖,不是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朋友看在眼里,不自觉的感到有点心酸,心想:这位妈妈从小为了这名孩子,不知道已经道歉过多少次,赔进了多少金钱与时间,但她除了难过外,仍然记得自己孩子平时的贴心与乖巧。
这就是典型的自闭症孩子,也是很多合并情绪障碍的冲动过动症儿童的表征。他们都有颗玻璃心,容易引爆他们的情绪,却也细心、贴心的让人疼爱,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见暴躁与温柔同时并存。
这类孩子的玻璃心,常来自于他们的挫折忍受度很低,没办法理解并接受游戏的过程跟结果与自己所想不同,所以,情绪很容易被影响而波动。万一他控制能力不好,就会经常发生冲突与意外。
事后,我大大的称赞了朋友,佩服她怎么能有如此淡定的态度,不但没要求什么,还跟那位妈妈说:「不要紧,小孩玩难免会受伤,皮肉伤而已,没关系的!」这就是我在门诊时常呼吁的,对于有特别需求的孩子,必须要仔细的去了解,每位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才能产生同理心,也才能够体谅照顾者的辛苦。
关于青春过动冲动不专心症候群
最近,我的生活似乎也一直在遭遇这样的冲突,但并不是来自门诊的孩子,让我产生的无力感,是我们家刚进入青少年时期的老大。我觉得应该称为「青春过动冲动不专心症候群」,意思为不只发展上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就算是正常发展的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有这样明显冲突的时期。
这时期的孩子,在转型成为大人的阶段,叫做「类大人」。他们心理的变化认为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自己做主,进入追求自我权力的时期,并不想多听大人的建议,不过,他并不想或不知道,其实自主的背后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跟风险,因此,冲突往往就这样产生。
比如:我们家老大,这阵子的饮食习惯,突然变得让他妈妈很抓狂,若看到妈妈煮的饭菜不合口味,一口也不吃,本来就不爱的蔬果更是变本加厉的排斥。我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就不喜欢啊!」我说:「不喜欢也吃一些,就一口也不吃?你是铁了心的叛逆了?」妈妈当然也从原本的苦口婆心向他分析这样的饮食对他的好处,到最后因为三催四请还得不到一个好的回应,情绪也变得暴躁起来,吵架已变成日常三餐都会发生的事。
把他叫来骂骂他的不应该,又看见他讲起自己的委曲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脾气起伏不定、敏感又容易受伤的心,就像我在门诊遇到的冲动儿,只不过他是「青春冲动儿」。
治愈良方.试着想起孩子乖巧的一面
家里若有个青少年,一定常常觉得,为何他总有一百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为何功课写不完」;除了关心学业外,还想着今天的球赛是谁赢;同学新的球鞋跟衣服很好看,不如也上网拍逛逛,顺便研究一下最近有什么新的3C产品或电玩。所以,上床时间愈拖愈晚,生理时钟被迫改变,导致精神不济,做什么事好像都无法专心,问他怎么了,永远都说:「我很累!」
面对这样的孩子,就算跟他说你很累,那就去休息,也无济于事,因为唯有这些活动,才能让他在同侪中有存在感,能被肯定、能成为焦点。所以,他们会持续这样的循环,这种动力是父母们没办法驱使、给予或阻止的,只能在一次又一次强烈的冲突中叹气,这就是「青春不专心症候群」。
当心平气和的时候,就像大部分的家长一样,我其实也觉得老大真的很乖巧,是个会令你感到欣慰的孩子。因此,我常告诉自己,同时也劝他妈妈,当这些冲突发生的时候,多想想他乖巧、贴心、可爱的一面,并不是逃避,而是提醒自己试着更加理解自己的孩子,我想这才是治愈「青春过动冲动不专心症候群」的良方。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